法律文书的主文是决定案件结果的关键部分,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。无论是判决书、裁定书、调解书,还是律师函、起诉状等,主
文部分的表述必须严谨、明确,避免歧义。以下是法律文书主文应明确的要点,供法律从业者、法学研究者及公众参考。来自于
一、法律文书主文的基本要求
法律文书的主文必须清晰、具体、可执行,避免模糊表述导致后续争议或执行困难。根据司法实践,主文应明确以下内容:
1. 给付金钱的:应当明确具体数额,如本金、利息、违约金等;若涉及利息或违约金计算,需列明计算基数、标准、起止时间等。
2.交付特定标的物的:应当明确标的物的名称、数量、具体特征(如型号、规格)。规定交付时间、方式(如现场交付、邮寄等)。
3. 确定继承的:应当列明遗产的名称、数量、数额等,避免笼统表述(如“所有遗产归某某继承”)。
4. 离婚案件财产分割的:应当明确财产名称、数量、数额,如房产、存款、股权等。若涉及分期支付,需规定支付期限及方式。
5. 继续履行合同的:应当写明合同履行的具体内容(如交货、付款、提供服务等)。规定履行方式、期限等。
6. 排除妨碍、恢复原状的:应当明确排除妨碍、恢复原状的标准(如恢复至何种状态)及完成时间。
7. 停止侵害的:应当列明侵害行为的具体方式(如停止发布某言论、拆除某建筑)。界定被侵害权利的范围(如名誉权、相邻权等)。
8. 确定子女探视权的:应当明确探视方式(如每周一次)、具体时间(如周六上午)、地点及交接办法。
9. 当事人互负给付义务的:应当明确履行顺序(如一方先履行,另一方再履行)。
10.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欠付工程款的:应当列明欠付工程款的具体数额,避免仅表述“支付剩余工程款”。
二、法律文书写作的常见问题与优化建议
1. 避免模糊表述:“被告应赔偿原告损失。“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50,000元。”
2. 确保可执行性:裁判文书主文应明确具体,具有可执行性,避免表述不准确产生理解上的歧义。若判决涉及行为履行(如拆除违建),
应明确执行标准,避免因表述不清导致执行争议。
3. 引用法律条文需规范:引用法律时应使用全称,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而非《民法典》; 条文序号应与正式文本一致,如“《中华
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五百八十五条”而非“《民法典》第585条”。
4. 文书格式与标点规范:使用规范的标点符号,如序号“1.”后应用英文句点而非顿号。避免口语化表达,如“法人代表”应改为“法定
代表人”。
三、法律文书写作的进阶技巧
1. 使用短句,增强可读性:法律文书应逻辑严密,但不宜过度使用长句,可拆分复杂表述,提高阅读体验。
2.书 面 语 表达,提升专业性;如“并非”比“不是”更正式,“系”比“是”更符合法律文书风格。
3. 结构化布局,突出重点;采用“黄金7行”原则,每段控制在7-10行,避免大段文字淹没关键信息。
4. 结合法官思维优化表述;法官习惯先看法律依据,再对照事实,因此起诉状、答辩状等应遵循“法律→事实→结论”的逻辑。
律师解析:
法律文书的主文直接影响案件执行效果,撰写时应确保表述精准、无歧义。无论是法官、律师,还是自行诉讼的当事人,都应重视主文的
规范性,避免因表述不清导致后续争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