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敲诈是一种利用互联网进行威胁、恐吓,以非法获取他人财物或利益的犯罪行为。常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:
攻击者通过恶意软件加密受害者的文件或系统,要求支付赎金(通常为加密货币)才能解密。
防范措施:定期备份数据、安装杀毒软件、不点击可疑链接。
犯罪分子通过社交平台诱导受害者进行裸聊并录制视频,随后以公开视频为威胁索要钱财。
防范措施:不轻信陌生人、保护个人隐私、遇到威胁立即报警。
黑客窃取个人隐私(如通讯录、照片、敏感信息),威胁受害者支付费用否则公开数据。
防范措施:加强账号密码安全、启用双重验证、谨慎分享个人信息。
通过伪造邮件或消息(如“掌握你的违纪证据”),要求受害者转账以“平息事端”。
防范措施:核实信息来源、不轻信恐吓内容。
针对企业或网站,威胁发动网络攻击使其瘫痪,除非支付“保护费”。
防范措施:部署网络安全防护、联系专业机构应对。
保持冷静:勿轻易转账,敲诈者可能反复索要。
保留证据:截图、录音、保存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。
立即报警:向警方提供线索,利用法律手段维权。
寻求专业帮助:如遭遇勒索软件,可联系网络安全公司。
在中国,网络敲诈属于《刑法》规定的敲诈勒索罪,最高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。即使受害者支付赎金,犯罪分子也可能继续威胁,因此报警是首选方案。
重要提醒:切勿因羞耻或恐惧妥协,及时求助可有效遏制犯罪扩散。